网 更新时间:2008-8-6 19:57:50 本章字数:7947
九九一年二月二十五日,萧强接到一个他等了好几天他想要的芒果,已经送到了埃及。
他接到消息的时候,正在收看电视新闻。
萨达姆虽然誓言要让美国人血流成河,但他落后的军队,显然负担不起这个重担。
开战几天来,他的地面部队没有太大的损失。可是,他的地面雷达网,差不多被美国给报销完了,就是还幸存下来的,也不敢再开机,以免遭到二次打击。
至于空军,在跟美军发生了一次零比五的空战之后,再也不敢起飞,全都躲到了防空停机库里。
这次空战,完全就像是那次萧强参与的、国内军事演习的翻版。
六架升空的米格-29战机,迎九稳的。
米格29支点,作为苏联精心打制的前线支援战斗机,曾有盛誉。由于三十年来,苏联出口了庞大的米格系列战绩,和美国分庭抗礼,因此,在米格29刚一推出,就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美军在国内所进行的对抗演习中,用f16和米格29进行了对抗。对抗方面,f16占据上风;空中格斗,米格29有较大优势。
萨达姆对这款战机,有着绝对的信心,认为可以凭借米格29优异空中作战能力,保护伊拉克领空的安全。
可是在这次,开展第四天夜里地空战中。伊拉克飞行员领教了,什么叫做超视距作战。
由于地面雷达网的瘫痪,米格29只能凭借机上雷达,搜美军借助预警机的帮助,在伊战绩还在爬升阶段,就发现了他们。
米格29还在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找美军战机的时候,几导弹。就无声无息地飞了过来。两架米格29,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导弹击中,直接在空中解体。
双方迅速来近距离,进入近战。
伊空军依靠米格29的头盔瞄准系统,很快就锁定了美军米格机繁琐的操作程序,让他们吃了大亏。为了发射一枚导弹。他们必须切换十一个按钮,等到他们做完这一套程序,f16已经摆脱定,并抢先发起了进攻。
一个按钮,f16只需要一个按钮。就让米格29。变成了空中地火球。
又有两架米格29被击落。美军以四比零的战绩,遥遥领先。并且。在残存的空中力量对比中。保持了四比二的绝对优势。
剩下的两架米格29已经失去了信心,仓皇逃窜。
一架米格29在两架f16的围追堵截下。拼命作出各种摆脱动作,也无法甩掉对手。在情急之中,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战机直冲冲地,对准地面一头扎了下去,轰然爆炸。
如此滑稽的场面,让f16的飞行员,也是愕然不已。随后在空中频道中,美军飞行员们,爆发出阵阵狂笑。
最后一架米格29,,:|堪堪保住了一条小命。
这一次空中对垒,通过电视媒体,和美国军方的新闻 会,迅速在全世界流传开来。双方悬殊的战果,在让f16成就赫赫威名的同时,也让米格29,一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在萧强看来,这样地结果原本就是预料中事。
以他参与地那次国内演习,所获得的经验判断,萨达姆如果没有在一开始,就抱着破釜沉舟地心态。在美军还没部署完毕以前,人数上依旧处于绝对弱势地时候,就发动全面进攻,和美军纠缠成一团。面对美军的优势科技,他地失败,是命中注定的,而且会成为一场惨败!
当然,即便他在最初就发动了进攻,这场失败也不可避免。不过可以让美军流更多的血,取得更大的战果。
萧强可不想让美军胜得那么轻松。
美军在中东的战事拖得越久,就越没有余暇,来顾及他在美国的布局。而且,当初美国人所实行的袭击行动,造成他三名手下牺牲,至今还让他耿耿于怀。
他非常乐意,能够给美国人制造多一点麻烦。重组几套“芒果”,让美军多死些人,以告慰兄弟们的在天之灵!
扬科维奇亲自护送着“芒果”,来到了埃及。
“芒果”是一个代号,它的真实名称,是“改进型飞毛腿制导系统”。
当扬科维奇带领着杜飞等中国雇佣军,和尼古拉斯留守的东欧军团会合,在非洲动工修建基地。刚刚有了点雏形,也招了近百名苏联科学家,接收了四十多名中国科研人员,把试验室布置好,就接到了萧强的指令:对原有的飞毛腿导弹,在不做大改动的情况下,对其制导系统进行改进。
指令还强调了一条:尽量以苏联科学家为主,中国科学家为辅,让技术改进,更符合苏制武器特征。
扬科维奇很清楚,这是萧强耍的鬼花招,企图混淆视听,让人找不到改进的研制方。
但是,面对这项指令,他们都感到有些头痛。
飞毛腿导弹,其实是伊拉克从苏联学到的一款老式地对地导弹。
它采用的是惯性
制导的定位方式。
也就是说,在飞行阶段,导弹是根据定位平台,陀螺仪的空间定位指示,以机械驱动的方式,改变导弹的空中飞行姿态,以命中目标。
这种机械惯性定位方式,其命中率非常低。
就以飞毛腿导弹为例,它所宣称的命中率。可以达到六百米圆周。但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地误差都在一公里至一点五公里的圆周范围内。
在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都是采用这种粗略的地对地导弹,朝对方的大城市发射。根本不在乎什么准确度,只要落在城里就行。而伊拉克依靠美苏的技术支持,导弹技术稍微先进一些,先后发射了数百枚飞毛腿。为之后的两伊和谈,创造了条件。
这样原始的导弹,要对其制导系统进行改进,谈何容易。
中苏研究人员,拿着这款导弹地设计图,都是连连摇头。攻关会议开了很久,才初步确定了这样一个解决办法:
第一,从欧美市场。购买处理芯片,以计算机接收惯性测量仪器得到的定位数据。采用更精确、更快速的定位方式,改善导弹的精确度;
第二,改进导弹的尾翼伺服系统,将原始的机械传动机构。采用先进的电传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