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部分

帝师 来自远方 3732 字 4个月前

摇摇头,有的时候,知道的多了,也未必是好事。

“别光顾着说话,先来关门。”

“哎!”

不提门房猜测,中年男子随家人行至正厅,同常服乌纱的戴铣见礼。

热茶送上,戴给谏开门见山。

“足下自称余姚谢氏,可是谢阁老同族?”

“只称得上旁枝。”中年男子道,“在下谢紘,一介商贾,偶尔做些水上生意。”

谢紘?

水上生意?

戴铣顿时一惊,手微颤,滚烫的茶水自杯盏溅出。

“你是海匪谢十六?!”

“正是在下。”

“你好大的胆子!狗彘之辈,恶贯满盈,竟敢冒充余姚谢氏,来人!”

戴铣大声叫人,谢紘仍安坐不动,了无遽容。掀起杯盖,吹了吹浮在水面的茶叶,道:“我劝戴给谏省省力气。”

话音落下,两名壮汉行到正厅门前,拦住闻声赶来的家人,扯着衣领,直接丢了出去。

砰砰几声,厅前登时响起一阵惨叫。

戴铣怒气更甚。

“你竟敢在本官家中行凶?!”

谢十六饮一口热茶,微微眯眼,似在品味润过喉齿的清香。

“好茶,这样的好茶,不说价值千金,也非轻易可得,戴给谏着实会享受。只不过,”声音顿了顿,“以从七品的俸禄,怕是一片叶子都买不到吧?”

戴铣表情变了几变,厉声道:“你在威胁本官?”

“不敢。”

待厅外的惨叫声渐小,谢紘放下杯盏,唤回两名壮汉,道:“在下此次前来,是有笔生意要和戴给谏谈。”

“痴心妄想,本官绝不会答应!”

“戴给谏先别忙着拒绝。”

谢紘自袖中取出一卷绢布,当着戴铣的面展开。

绢布之上,密密麻麻写着几十行字,多是朝官巨绅,每个名字后,均录有数量不等的金银珍宝。

扫过两眼,戴铣神情骤变,不自觉上前,想看得更清楚些。

谢紘成竹在胸,早料到戴铣会上钩,将绢布向前一递,直接送到戴铣手中。

看着手中的绢布,戴铣皱紧眉头,心情难言。

绢布上,赫然有座师和好友的名字,更有在江浙为官的族人乡人。名后记有金银数额,明显是一张行贿名单。

自国朝开立,每逢会试,江西举子均榜上有名,还曾包揽一甲三人,二甲前四,一度掌控权柄,成为朝堂地方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自仁宗宣宗之后,势力渐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权柄不及早年,根基仍在,关系网依旧遍布两京地方。

戴铣是弘治九年进士,座师与他同是江西人。

打上师徒烙印,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是关系紧密,轻易不能断。

看着绢布上几个熟悉的名字,再看缀在字后的金银,戴铣面沉似水,抬头看向谢紘,问道:“你意欲何为?”

“在下说过,想同戴给谏作笔生意。”

指着绢布,谢紘道:“若是这东西落在厂卫手里,上面的人会是什么下场,戴给谏应该知道?”

“不过伪造之物!”

“伪造?”谢紘冷笑,“戴给谏真想试一试?”

戴铣不语,攥紧绢布。

“何须绕圈子,不妨直言。”

“好,戴给谏是个痛快人。”谢紘笑道,“简单得很,请戴给谏向朝廷递份奏疏,严陈江浙一地官员收受贿赂,私纵海匪,闹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请朝廷严惩。”

什么?

戴铣不可置信的看着谢紘。

身为海匪,让他弹劾受贿官员,这人是脑袋被门夹了不成?

“戴给谏,我虽不通文墨,也不是蠢人,更不会自寻死路。”

戴铣冷哼一声,这可未必。

谢紘不以为意,抛出最终目的:“请你弹劾之人,非在这张名单之中。”

说着,谢紘又取出一张绢布,上面只有寥寥百余字,同样录有官员姓名,俱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几番上疏,请朝廷严剿海匪之人。

“你……”

对比两张绢布,戴铣立刻明白谢紘打的是什么主意。

颠倒黑白,将脏水泼到无辜者身上,护下真正庇护海盗的官员,等风声过去,狼狈为奸,继续为恶。

“休想,本官纵是一死,也不会如你的愿!”

“话别说得太早。”谢紘冷笑,“戴给谏当真是不染一尘,公正廉洁?”

“自然!”

谢紘嗤笑。

“为何发笑?”

“我笑戴给谏心口不一,惺惺作态。”

戴铣脸色涨红,显然气怒已极。

“戴给谏真是不徇私情,刚正不阿,为何紧咬翰林院侍读杨瓒不放?”

“此子谗言媚上,大慝巨奸,吾食君之俸,自

当直言进谏,驱恶逐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