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部分

帝师 来自远方 3841 字 4个月前

什么都成啊!即便是做个好人,咬咬牙,他也认了!

期望很美好,现实却给刘公公当头一棒。

朱厚照非但没有改变主意,更是大手一挥,启程日期提前。

凄凉寒风中,刘瑾拜别天子,登上北去的马车。

雪花飘落,刘公公推开车窗,目及茫茫雪原,生出不祥预感。

此行绝不会简单,八成又要被姓杨的欺压。

思及此,不由得迎风洒泪,自怜自哀。

咱家的命,怎么就那么苦哇!

队伍前行,路途漫漫。

朔风卷着碎雪,打在车厢上,接连不断,似在劝刘公公节哀。

镇虏营前,一场大火烧足两个日夜。

帐篷杂物,遍地血痕都被付之一炬。化成飞灰,随烟尘飘散,洒落茫茫荒原。

杨瓒站在城头,眺望北疆,深吸一口气,直冷到腔子里。

下定决心,便没有回头路。

可怜他人,死的定会是自己。

“佥宪,”一名校尉上前,低声道,“有监察御史自晋地折返,言遇到离散牧民,告镇虏营边军杀良冒功。”

“离散牧民?”

杨瓒转身,挑起眉尾。

“顾同知领兵出城,首尾理当扫清。这个牧民是哪来的?”

“回佥宪,来人持牙牌,直入中军大帐,卑职未能看清。”

“哦。”

杨瓒不置可否,收起千里镜,迈步走下城头。

一路行过,距中军大帐尚有五步,便能听到叱喝之声。

这声音,似有些熟悉。

举臂拦住守卫,快步走到帐前,看到那身青色官袍,眉毛挑得更高,忽然笑了。

当真是个“熟”人。

“刘柱史。”

杨瓒出声,喝斥声戛然而止。

刘庆吃过亏,知晓杨瓒手段,转过身,不提其他,先拱手行礼。

“杨佥宪。”

“刘柱史有礼。”

还礼时,杨瓒扫视帐中,顾卿顾鼎和赵榆都不在,仅张铭坐在主位,手正按在刀柄,脸色十分难看,显然被刘庆激怒。

杨瓒大胆推测,如果他不打岔,十有八九,张总戎会拔刀砍人。

寻常武官还要估顾忌御史身份。

张铭则不然。

出身勋贵功臣之家,亲爹是英国公,自己又是锦衣卫,不找别人麻烦就该谢天谢地,刘庆两度上门,一次比一次嚣张,堂堂国公世子,小霸王个性,如何能忍。

杨瓒忽然觉得,他不该来。

等张铭把人砍翻,找个借口收拾,比亲自出面更为便宜。

摇摇头,战场呆久,果真会发生蜕变。

换成两月前,他绝不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就算是要收拾刘庆,也会采用更加“温和”的方式。砍人什么的,委实暴力了些。

想到这里,杨瓒抿了抿唇角,表情不觉产生变化。

落在刘庆眼中,却得出另一番解释。

他此来,主要为查证边军杀良冒功,情况允许,更要洗刷前番耻辱。

见杨瓒皱眉不说话,视线微垂,落在牧民身上,以为对方生怯,不禁信心大涨。抬头挺胸,将方才之言重述一遍。

查大同边储算什么,坐实镇虏营杀良冒功,欺瞒朝廷,才是大功!

“数人皆别部附庸……口证边军放火,斩杀之人俱是牧民!张总戎,杨佥宪,能否做出解释?”

杨瓒看着刘庆,忽然问道:“此事,刘柱史可上奏朝廷?”

“已然上奏!”

刘庆嗤笑。

抵营之前,弹劾奏疏便在途中,更有三名牧民相随。敢只身入营,不过为做足姿态,博刚正不阿,大义凛然之名。

如果杨瓒聪明,就该明白,不能动他分毫!

“送出去了?”

杨瓒貌似为难,眉间蹙得更紧。

“难就难办了。本官钦佩刘柱史为人,本想救你一命。可惜啊。”

一心找死,谁也救不得,为之奈何。

“什么?”

刘庆诧异,以为自己幻听。

救他一命?

该担忧项上人头的,该是镇虏营上下!

杨瓒摇摇头,叹息一声,道:“刘柱史八成不晓得,别部附庸名为内附,实为接应鞑靼万户,袭我边塞。边军斩杀之人尽为贼虏,奏报之上,蓟州延庆州官员都有斩获,俱可为证。”

刘庆脸色变了。

“这个时候,奏疏应已递送入京。”杨瓒侧首轻笑,“刘柱史弹劾镇虏营杀良,是言两州官员尽皆冒功?”

“你……”

听闻此言,刘庆双手发抖。

御史以举发庸碌奸佞为己任,刚正是为根本。但一次对上两州文武,也是吃不消。遑论朝堂地方牵连不断,他要面对的,绝非地方官员那么简单。

瓒仍是笑。

目光转向地上的牧民,瞬息变得冰冷。

虽做鞑靼打扮,肤色黢黑,从五官仍可判断,这是个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