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7 部分

帝师 来自远方 3767 字 4个月前

饭点,镇守太监和巡兵官都要蹭饭。

当然,这样的好东西,上官不能独吞。

玉米做熟,必定分成数份,牛主簿和种植的农人尝过,都是双眼发亮。

待玉米成种,过秤称重,推算出亩产之数,牛主簿嘴唇发抖,半天没能说出话来。

在场农人都是双眼泛红,心中激动,无法用言语表达,竟是大礼在地,哽咽道:“杨大人恩德,小民永生不忘!”

杨瓒鼻根发酸,忙扶起最前几名老人,言道:“番粮是天子所赐,本官不敢担此厚名。今上仁厚,心系万民,老人家如要谢,当谢天子才是。”

“对,对!”

边民笑容中带泪,面朝京城跪拜。

杨瓒侧身,暗中长舒一口气。

镇守太监立在一旁,看着杨瓒,笑眯双眼。难怪张公公说,结好杨佥宪,就是天大的福运。

果真不假!

镇虏营献高产番粮,哪怕不是首功,好处同样不小。

想起离京之前,几个对头的酸言酸语,镇守太监顿觉通体舒泰。三十年来,今日最是舒爽!

正德二年,九月已未

赶在万寿圣节前,杨瓒启程还京。

行李之外,增加两辆大车,一辆装载玉米,一辆是边民送来的皮毛土物。

顾卿从辽东返还,过蓟州时并未停留,而是借道直往宣府。

得知消息,杨瓒颇有些怨念。

许久不念,很是想念。美人竟过门而不入,是何道理?

没承想,临行之日,轰隆隆的马蹄声响彻平原。

锦衣金带,金缘乌纱的顾指挥,策马直冲城下。身后百骑,护卫一辆青布马车。

杨瓒侧首,看向顾卿。

顾指挥猛的一拉缰绳,跃身下马,展颜道:“我同四郎一起还京。”

杨瓒正要说话,青布马车行近,车门推开,露出一张胖乎乎的小脸。

“四叔。”

“廉儿?”

杨瓒愕然,见侄子从车上跃下,一身蓝色衣袍,小树样的挺拔。其后,两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从车板跃下,齐身行礼,道:“见过四郎。”

仔细辨认,杨瓒方才认出,竟是曾往京城的杨山和杨岗。

走到近前,杨廉拱手揖礼。

“见过四叔。”

杨瓒看看侄子,又侧头看向顾卿,怎么回事,能否解释一下?

顾卿浅笑,道:“四郎念孔怀之情,立誓育侄成才。卿与四郎有凤鸾之盟,自视其为亲侄。四郎诸事繁忙,卿自当代劳。”

杨瓒:“……”

委实太有道理,他竟无法反驳。

第一百五十八章 归京

马驰飞快,风行电掣。

官道上,灰尘扬起,见马腹贴地而来,行人车队纷纷走避。唯恐闪避不及,被撞飞受伤,没处说理。

有麻衣汉子不明就里,瞪着飞驰过的一队人马,面现怒气,大声问道:“大兄,这是何人,为何如此横行?瞧其衣帽,不似边军,又非官差,我等为何闪避?”

“那是番子!不躲等着被甩几鞭?”

为首的褐衣汉子回过头,令众人于路边歇息,翻身跃下马背,道:“跟我来,看看捆货的绳子。”

八辆大车,皆是由南运来的货物,往辽东同牧民市卖。

自从水路换行陆路,遇到的巡检关卡,没有上百也有几十。

交出的金银铜板,占本钱三成。如不能平安抵达辽东互市,换来牲畜金银,必会折了本钱,没法向家人和族里交代。

“番子?”

麻衣汉子领口微敞,脖子粗壮,衣袖包裹之下,两臂鼓鼓囊囊,明显是个练家子。

“不晓得?”

“可是东厂?”

说到最后两个字,汉子声音渐底,几乎带着吸气声。

“算有点见识,一双招子没用来喘气。”

褐衣汉子一边查看雨布,一边试试绳子松紧,确定无碍,交代赶车的人小心,转身回到马旁,取出水囊,狠狠灌下两大口。

“越近北边,遇上的越多。前头两拨过去的都是锦衣卫。这回是番子,可见京城的消息不假,朝廷新开几处互市,规模之大,远超太宗皇帝年间。咱们这回北上,如果一切顺利,赚回本钱不说,利钱更是南边的几番,绝对是拣着了。”

褐衣汉子说话时,众人竖起耳朵,不由得聚拢。

听到“拣着”“赚钱”等字眼,都是面露笑容。憨厚的搓搓大掌,嘴角几乎咧到耳根。

“咱们原先做些没本的买卖,实在损阴德,连累家人抬不起头,儿孙都得牵连。改换这个营生,虽说辛苦些,好歹不会朝不保夕,遇上官军就得躲,抱着刀都睡不安稳。”

“大兄说得极是。”

“我听说,江浙那里正招募识水性的汉子。不像是募军,倒像是要跑海船。等这回赚够银子,安置好家人,咱们也

去看看。能成自然好,风浪里搏一回,足够三代温饱。就算没成,也能长一番见识。”

众人纷纷点头,闲话几句,各自散开。或检查货物,或取出硬饼,伴着冷水入腹。

稍歇片刻,正打算启程,官道之上又传来一阵马蹄声。

展眼望去,百名骑士,护送两辆马车,两辆大车,自北飞驰而来。

打头几名骑士,俱着大红锦衣,乌纱饰以金银。腰悬金银牌,挂一柄黑鞘绣春刀。其后,百人分成两列,缇衣骑士背负弯弓,身佩长刃,各个高大英武。

褐衣汉子双眸微凝,当即认出,这百人都是锦衣卫。

然而,同先时遇到的不同,这些人必定上过战场,身上的煞气,几乎遮都遮不住。

“快让开!”

二十几个汉子,早年贩运私盐,事发落草,后遇朝廷大赦,下山改做正当营生,遇到的官军绝对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