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86)(结局)

省委大院 纳川 1417 字 4个月前

范一弓听了王一鸣的话,在心里思忖了一下,比较了以往的几任领导人的看法,他觉得,这个王一鸣是和他们都不一样,他的观点新、看问题看得远,连发展的基调都有些变动了。

原来谢青松提的是:卖卖卖,对于国有企业,抓大放小,能卖不股,能股不租,好像只有全部卖光,才能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才有活力。

结果导致了国有企业大批被拍卖、破产,光是一个河东市,下岗职工就有15万人,成了不小的社会负担。

那个时候,当市长的范一弓,简直成了救火队长了,不是这家工厂的工人上街游行了,就是那家工厂的工人堵住市政府大门口了,整个社会秩序受到了很大影响。

许多厂子破产或者拍卖后,都是资不抵债,工人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补偿。那些得到补偿的厂子,工人得到的也就是区区一两万,或者两三万块钱,就被彻底地和企业断绝了一切关系,自己闯市场去了。

那个时候,范一弓也学会了别的城市的市长做的,组织一批笔杆子,在《河东日报》上天天树自强不息的典型,号召大家不找市长找市场。让大家自谋生路。

下岗职工到底是怎么样自谋生路的呢?范一弓也知道,年龄大的,身体有病的,是没有办法找到工作的,只好流浪街头,捡垃圾。有的去偷,有的去骗,有的去抢。河东市的市政设施,什么井盖啊、电缆啊,甚至是河边的钢筋栏杆都有人去偷。偷去卖了钱,买米买油,苟延残喘。

有的下岗职工,得了大病的看不起,就从河东大桥上往下跳,一年总有十几个流浪汉,或者对生活绝望的人从大桥上飞身而下,这样的情况,就是“文革”武斗最厉害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

女的呢,实在活不下去,就出卖肉体。在河东市,由于下岗职工,尤其是女工太多了,她们大批量地拥向色情业,导致这个行业非常繁荣。价格也便宜,有的中老年妇女,只要给个十元八元,她也愿意服务一次。派出所的民警曾经在一个山头上,发现了一个公开的卖淫嫖娼场所,在那里,所有的交易就像是集市一样,人头攒动,在那里卖淫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妇女,年龄最大的都有50岁了,还在从事这个营生。她们找到合适的对象,就在地上铺上随身携带的塑料布,或者报纸,就算是交易的场所了。

报纸上曝光后,把范一弓这个市长弄得出去开会也是灰头土脸的,别的城市的市长一见他就开他的玩笑,说你们河东市在这个方面算是走到全国的前面了、起了模范带头作用。→文¤人··书·¤·屋←

后来屡禁不止,惊动了中央媒体,写了内参,中央领导亲自批示,要求严厉查处。省委省政府不敢怠慢,才从省里直接调动警力,把河东市的黄赌毒的势头,严厉地打击了下去。市委书记也因此受了处分,被调回省城里,做了一个不起眼的厅局的局长。级别虽然还是正厅,但仕途基本上完蛋了。没有了任何升迁的希望。